网易首页 > 网易房产 > 正文

强化房地产资金监管一举两得

0
分享至

央行在一周内连续两次开会,并重点谈到房地产。笔者认为,央行强化房地产融资监管,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、民营企业中长期融资的诉求,也是近年来房地产调控的主旋律。与此同时,全球主要经济体保持货币宽松的趋势越来越明显,为了应对资产价格上涨预期,更应建立资金和楼市的防火墙,疏导资金流向实体的传导渠道。

房地产市场资金管控加强

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速比上季度末下降1.6个百分点,房地产新增贷款占比比上年全年降低6.7个百分点。但是,仍存在资金过快流入地产、违规接济开发商融资的情形。4月和5月,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重分别为40.8%和39.8%,接近或突破40%的监管红线。如果考虑到,居民短期贷款(信用卡和消费贷)部分也流向地产的事实,新增贷款的一半左右投入到了房地产。

7月29日,央行召开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座谈会,会议指出,房地产行业占用信贷资源依然较多,并明确表态要防范资金违规流入地产(比如消费贷用于购房、银行理财和委托贷款进入房地产等),加强对高杠杆经营的大型房企的融资监管和风险提示,管控企业有息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;8月2日,央行召开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工作部署会,再次重申了持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资金管控的要求。

从2017年开始,控制居民过快加杠杆、控制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,就成为房地产金融监管重点。2017-2018年,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速分别下降6.1和0.9个百分点,2018年贷款增量占比下降1.2个百分点。

根据刚刚发布的今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报告,上半年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仅增加5.2%,而房地产行业贷款增速高达16.9%,达到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的逾三倍,结构性去杠杆已成为防风险的主题。因此,今年监管层要求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,即社会资金投放的规模是有限的。但是,房地产的融资优势非常突出,比如高利率、土地抵押物、居民贷款低坏账等。由此,房地产不仅挤占有限的信贷资源,还抬高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。

上半年,开发商资金来源同比增速在7%-9%波动,明显好于去年上半年2%-5%的水平。其中,国内贷款告别去年负增长的局面,上半年实现8.4%的增长,自筹资金也逐月好转。但同时,实体经济融资形势严峻。6月份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仅为23%,虽较5月有所回升(专项债放量发行与可充当资本金的政策共同驱动),但仍是今年来的次低水平,甚至低于2018年下半年的中枢值。可见,在实体经济优质贷款项目稀缺、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情况下,银行或者惜贷,或者套利地方隐性担保,增加涉房贷款投放。

疏导资金流向实体传导渠道

上半年,民间投资增速尽管反弹,但低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,4.8%的增速水平不到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一半,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仍旧存在,投资积极性的问题仍不容小觑。另外,国家致力于打造消费增长的新引擎,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%。

有观点认为:“房地产市场繁荣,消费才能真正起来。”从产业链关联、数据佐证看,貌似如此。但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,不能再以直线思维、局部思维看待这一结论。

在高房价和消费的关系上,7月央行发布的《区域金融运行报告(2019)》指出,居民杠杆率水平对消费增长有负面影响。计量结果表明,在控制人均可支配收入、社会融资规模等因素以后,居民杠杆率水平上升1个百分点,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增速下降0.3个百分点。

因此,再靠楼市促消费,换来的只是短期繁荣,损失的将是消费动力的夯实和消费的可持续增长,不利于经济结构转型。因此,控制地产资金监管、调整信贷结构,应该从疏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投放的渠道,培育消费增长引擎的角度来看待。

可以看到,近期房地产新投放贷款重回额度控制,6月份按揭利率应声反弹,多个城市房贷利率上浮幅度增加,6月份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降至29.3%,比4月份的高点下降11个百分点。另外,开发商的各种融资渠道(境内外债券发行、信托、开发贷款等)等也都开始趋于严格。同时,近期房价明显上涨的城市,重启限价政策,意在压缩投资买房的收益空间,不给资金流入房地产以正面激励。与此同时,全球主要经济体保持货币宽松的趋势越来越明显,为了应对资产价格上涨预期,更要建立起资金和楼市的防火墙,疏导资金流向实体的传导渠道。

当然,资金管控强化并非为了打压房地产,而是规范资金和地产的对接渠道。首先,无论是5月中旬的银保监23号文(针对银行、信托房地产贷款),还是7月初监管层对多家信托公司进行窗口指导,抑或7月12日发改委对房企境外债提出新要求,政策并非为了打压房地产。比如,“去通道”和“穿透式监管”,目的主要是防范执行层面的放松和新的监管套利,“堵后门、开前门”,打击的是开发商买地融资。

对于符合“432”(项目四证齐全、30%资本金和企业二级资质)要求的贷款类和真股权投资,银行和信托都是敞开大门的。另外,房企融资监管加强,也意在提高行业的集中度。目前来看,房地产行业融资有向龙头企业集中的趋势,今年顺利发债融资的房企主要是AAA级主体。以融资重塑企业行为,更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。

相关推荐
热点推荐
打造“四川盆地大运河”的构想方案!彻底解决四川的发展困局

打造“四川盆地大运河”的构想方案!彻底解决四川的发展困局

创作者_IZOU
2023-12-04 08:10:13
江苏省省管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

江苏省省管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

鲁中晨报
2023-12-04 19:59:07
傅首尔脏辫搭马面裙!她现在真注重打扮

傅首尔脏辫搭马面裙!她现在真注重打扮

达叔星云图
2023-12-04 09:02:09
中国突然对韩断供车用尿素,韩国回应一反常态,称中方并非有意

中国突然对韩断供车用尿素,韩国回应一反常态,称中方并非有意

袁周院长
2023-12-04 18:52:03
毛主席气吞山河的十段话,读完血压飙升,不信你试试!

毛主席气吞山河的十段话,读完血压飙升,不信你试试!

民俗风情线
2023-12-04 07:40:15
善恶终有报!54岁的尹相杰,已经活成了一个“笑话”

善恶终有报!54岁的尹相杰,已经活成了一个“笑话”

太空记
2023-11-15 10:08:42
陈志朋为捞金豁出去了!穿绿皮草下搭“三角短裤”

陈志朋为捞金豁出去了!穿绿皮草下搭“三角短裤”

时髦范
2023-12-02 22:54:05
广州白云机场劫机事件:3架波音飞机被毁,128名乘客遇难

广州白云机场劫机事件:3架波音飞机被毁,128名乘客遇难

佳琪Feeling
2023-10-31 22:18:49
目标要干翻敏昂莱,敏昂莱一意孤行要刚到底:缅军发现不对劲地方

目标要干翻敏昂莱,敏昂莱一意孤行要刚到底:缅军发现不对劲地方

博览历史
2023-12-03 19:30:04
广东再现“空城计”!青壮年人口流失近百万, 你知道是哪里吗?

广东再现“空城计”!青壮年人口流失近百万, 你知道是哪里吗?

善诊冷暖
2023-12-04 17:27:12
人类根本没有必要追求长寿,死亡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

人类根本没有必要追求长寿,死亡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

南文军武
2023-12-03 16:58:45
公牛推出 MagSafe 磁吸无线充电宝,10000 毫安时到手 225 元

公牛推出 MagSafe 磁吸无线充电宝,10000 毫安时到手 225 元

IT之家
2023-12-04 17:43:16
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会见何卫东

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会见何卫东

新京报
2023-12-04 16:37:17
卵子排出的“一刹那”,96%女生会有“3感觉”,别傻傻不知道

卵子排出的“一刹那”,96%女生会有“3感觉”,别傻傻不知道

生活大火锅
2023-12-04 07:35:26
理想汽车道歉

理想汽车道歉

电动知家
2023-12-04 17:03:42
明起大涨!苏州人做好准备!

明起大涨!苏州人做好准备!

Today苏州
2023-12-04 18:20:42
22023年几乎满分的10部美剧,每一部都是各大平台逆盘之作

22023年几乎满分的10部美剧,每一部都是各大平台逆盘之作

消失的小丸子
2023-12-02 13:52:40
逆转!伦纳德20+8+7,勇士五虎87+26,库里创纪录,西部第10易主

逆转!伦纳德20+8+7,勇士五虎87+26,库里创纪录,西部第10易主

乒乓看世界
2023-12-04 12:56:48
美女写真—— 第 162 期

美女写真—— 第 162 期

明星88卦
2023-12-03 13:53:38
拉屎玩手机,到底有多危险?

拉屎玩手机,到底有多危险?

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
2023-12-03 16:07:32
2023-12-04 21:24:49

头条要闻

买方2614万拍下手机号后"悔拍" 拍卖方:保证金不退还

头条要闻

买方2614万拍下手机号后"悔拍" 拍卖方:保证金不退还

财经要闻

保费持续上涨 居民医保一年少2517万人

体育要闻

曾凡博“底角抽烟”困局,该怎么破?

娱乐要闻

短剧疯狂!女总裁赘婿霸总挤满横店

科技要闻

蔚来汽车获独立生产资质 近30亿元"拿下"F1、F2工厂

汽车要闻

奔驰全新长轴距E级车将14日上市 预售45万起

态度原创

艺术
时尚
亲子
房产
公开课

艺术要闻

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厦门开幕 为5届10年展览计划拉开帷幕

她可能是内娱争议最大的女明星?

亲子要闻

妈妈:那你知道爸爸长什么样子吗?男孩:忘记了!

房产要闻

在海口,买别墅的窗口期,真的不多了!

公开课

中科院:“断崖式衰老”发生在30岁和50岁

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